當我看到講師名單──蔡淑惠老師,忍不住揣想:「這是我小六時,指導我參加閩南語演講區賽的老師嗎?」不過是個沒來由的直覺,事隔多年,而且當時年紀小,再加上我並非老師的學生,只在賽前由老師指導了一段很短暫的時間,對老師的容顏與聲音僅剩下極淡極隱約的印象了,連名字也不清楚。
終於見到老師了,但我還是不確定是不是她。專心在台下聽著課,總想從老師講課的內容推敲她是否指導過我。只知道她目前在大安國小任教。聽了半天,依然惶惑。
是又怎樣,不是又怎樣呢?一直想跟老師說聲謝謝。
小六代表學校去比賽,老師幫我寫了一篇很棒的稿子,有兩首可愛的閩南語童謠,以及運用得恰到好處的閩南語諺語,還適當加了布袋戲有押韻的對白,而且是一篇直接以閩南語寫作的演講稿,絕不是生硬的國語翻閩南語。儘管這次的賽事中我並未得到什麼好成績。
但這篇稿子卻啟蒙了我對閩南語的認識。升上國中,我拿著這篇稿子參加校內賽,再度獲得代表學校出賽的機會,這期間受到吳清玉老師的指導,才國一就得到區賽第三名,成績倒不是最重要的,印象深刻的是我因此注意到很多閩南語發音的問題,爾後為了再參賽,竟也開始練習自己以閩南語直接寫演講稿,模仿老師運用諺語,家裡也添購了數本台灣諺語的工具書。
幾年前,還是個少不經事的高中生時,僥倖得到閩南語演講台北市南區第一名,在幸安國小舉辦的頒獎典禮上,一堆人忙著跟市長合照,我卻忙著注意一旁教師組得獎者,看著那張歡喜與熟人談笑的側臉,我心上蔓生著說不出的熟悉感,很想上前詢問:「老師,你記得我嗎?你曾經指導過我吧!」但我是那樣害羞,明明是在老師的影響下一路努力,而且算是獲得一個還能看的成績了,為什麼只敢凝視那張側臉呢?
原本也是想說算了吧!到了今日又何須確認什麼呢?聽完三個小時的課,收拾完東西,不知打哪生出來的勇氣,我竟走向老師,已有其他老師排隊問老師發音上的問題,我很有耐心地等著,也未在等待時臨陣退縮。當老師笑笑看著我,我說:「請問老師曾在胡適國小任教過嗎?」老師有點驚喜,我接著說:「我好像讓老師指導過,當初老師寫的稿真的好棒,因為那篇稿子,我繼續在這個領域努力到了高中。很謝謝老師。」老師笑得好開心,直說:「真的嗎?這樣最好了!」
想到老師的笑顏,不禁慶幸我勇敢地上前相認了。為什麼突然勇敢了起來?或許是自己也當了老師,才恍然自己不該吝惜給予一個老師知道她曾經對學生起了什麼影響的快樂。聽著老師現在純熟的分享經驗與教授專業,當年老師教我時或許也並不熟練,高中時的指導老師李碧月老師教我的絕對更多,可是沒有老師當年的那篇稿,我不可能繼續在這條路上走著,後來的榮耀便都不可能發生、實現,也無能更了解閩南語的美。
老師這個職業的魅力就在此吧!我們永遠不知道自己正如何影響學生,也不知影響的效果又是在哪個遙遠的時刻才會像一尾潛水的魚浮出水面。